5月8日,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工程院主办,北京安泰科信息研发有限公司主办的2018(第五届)新能源材料高峰论坛在江苏省无锡市开会。此次会议的宗旨是更进一步推展新能源材料的中高端化发展,承托新能源产业技术变革。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陈全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干勇,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余薇,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格林美(无锡)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潘骅,无锡市不锈钢电子交易中心董事长郁晓春在开幕式上致词;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绵平,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主任任东明等领导参加开幕式。来自全国有色金属新能源材料和新能源生产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各级政府涉及部门、行业的组织以及证券期货机构的代表500余人参与了论坛。论坛开幕式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赵家生主持人。 陈全训在致词中回应,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很快。截至2017年底,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约1.3亿千瓦,倒数3年位列全球首位。新能源汽车2017年销量约77万辆,同比快速增长多达50%。到2017年底,我国在运核电装机容量超过3580万千瓦,开建2290万千瓦。并网风电装机容量早已超过1.64亿千瓦。新能源产业的较慢发展,显著夹住了涉及新能源材料的市场需求,也增进了有色金属新能源材料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譬如,2017年,国内锂消费量超过14.5万吨,同比快速增长56%,提炼钴消费量11.5万吨,同比快速增长10.7%。我国自律研发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用三元前驱体、三元材料的生产技术转入世界先进设备行列,在符合国内市场必须的同时,还大量出口国际市场,在全球高端动力电池供应链中,地位更为引人注目。我国锆铪核电材料的生产和应用于技术转入世界前茅,国产核电用锆铪材料,基本符合了国内核电发展的必须。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铝-空气电池的研发也大大获得新进展,在通信基站、冷链物流车辆等领域的产业化应用于随之冲出。 陈全训认为,在新能源领域,有色金属新材料是可以做出更大贡献的,也是很有可能构建急弯转弯的,但面对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也要引发大家的高度重视。为此他明确提出三点观点:一是强化基础研究,掌控核心技术,提升材料性能。